最大肌力會隨每日狀態起伏,1RM在任一天都可能誤差±18%,例如:運動員的1RM是300磅。狀況好可能高達354磅;狀況差可能降到246磅,而因為最大肌力每日都會起伏,而『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可以消除『肌力的變動高達± 18%』的問題,而詳細的內容,在付費討論區有很多關於速度依循訓練的文章及說明影片,有興趣可以前往了解: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category?cid=21
回到主題,「Vmaxpro 數據收集感應器」預估的最大肌力1RM準不準?山姆覺得相當準確。Vmaxpro 手機 APP 的功能相當的好用,您可以選擇「動作」、「訓練目標(力量、肌肉肥大、爆發力、速度)」及「強度(中等負重/高負重、中等/難/累人的)」,在你選好重量之後,他會在手機上顯示建議的反覆次數(Reps)及休息時間(Rest)。
比方說,今天訓練是「背蹲舉」,然後動作選擇「90公斤」,APP 就會根據您之前的訓練(包括前幾組)所預估出來的 1RM(以畫面來看是107公斤) 來建議你進行幾次反覆次數,這時它是建議我進行「1~3下」。
然後做完一組後,「Rest」欄位會顯示建議你休息多久。
這個1RM是會變動的,不僅每日都會變動,在進行訓練的當下也會變動,APP 會根據你操作的重量及速度來立即調整。比方說,以往APP幫我預估的1RM是116公斤,但畫面上的該組時變成106公斤。
然後,山姆在做最後倒數第二組前1RM是101公斤,負重為100公斤,做完之後1RM就上修到103公斤。
最後1組,山姆想要實驗APP預估的1RM:103公斤,所以負重也就選擇103公斤來進行:
APP 建議的次數沒有顯示,而可能障礙點停比較久,所以速度沒有抓出來,但山姆覺得 APP 預估的1RM 真得滿準的。
Vmaxpro 數據收集感應器這個工具真得滿適合用來抓課表的強度,比方說,今天就是要練「力量(85%~100%)」,APP 會即時給你1RM的回饋,可以根據這個回饋來調整您『當下』的重量,更快去摸到今天設定的訓練強度,訓練的完成度及成功率會來的更高。
曾有學員說,我可以慢慢加重量來抓強度,像是:
第1組:40公斤
第2組:50公斤
第3組:60公斤
第4組:70公斤
第5組:80公斤
第6組:85公斤
第7組:87公斤
第8組:89公斤
傳統上,確實可以這樣做,但沒有考慮到「疲勞因子」,可以了解這篇「肌力訓練時,重量抓的太重了嗎?」。您可能今天背蹲舉可以做到100公斤,但因為您在找重量的過程中累積了疲勞,反而最後摸到的重量只有89公斤。找重量的組數愈多,即使重量再輕,還是會累積疲勞;或者說,您的能量就會慢慢削弱。
有一個觀念需要留意,真正讓您肌力進步的是『強度』,不是疲勞,延伸閱讀「您最近檢查過中樞神經系統嗎?試試「點擊測試」!」。
有了以上的概念,可以藉由「Vmaxpro 數據收集感應器」工具來協助安排課表。
有任何問題,歡迎到這篇文章的付費主題討論: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