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規格的改變及策略的演化,目前籃球項目加劇了體能的要求。籃球員需要有良好的體能發展支支撐場上的成功表現。籃球員主要的體能特性就是「跑步的對手更快」,「足夠的肌力及平衡來確保比賽中的接觸及衝擊」、「跳的比對手更高、更快」,能比對手更少疲勞的情況下擁有高檔的表現。
雖然籃球項目主要的供能系統仍然在研究中,但大部份的學者認為競技籃球是一個「間歇高強度體力的活動,需要有良好無氧及有氧能力的發展。雖然籃球項目被認為是主要依賴選手的無氧能力,但高有氧體能在提升表現上也是相當重要,特別是最大有氧動力(Maximal Aerobic Power),它被認為可以改善比賽間無氧活動之間的"恢復"。此外,考慮到身體的年紀、性別、打的位置及上場時間也是相當關鍵的。
研究指出,每場比賽籃球員要跑的距離總合為4500公尺至7500公尺、進行1000不同的動作(防守、衝刺、改變方向、跳躍、走路等)、進行約45次的跳躍,而只有少數比賽中的程序會持續超過40秒。比賽活動的密度(運休比 [運動:休息])取決於動作(Action)、強度、比賽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中度及高強度的動作運休比為1:1,約15秒的持續動作,15秒的恢復。而高強度及最大強度的動作持續約2~5秒(主要是2秒),其運休比為1:10(2秒運動,20秒恢復)。高強度的活動需要較長的休息時間。
然而,Ben Abdelkrim 的研究指出,在男性籃球比賽中,相較於下半場,上半場具有較高記錄價值,其平均數運休比為1:3.6。大部份的動作需要「無氧供能系統」,包括乳酸及非乳酸。而心跳率的部份,最高介於188 ~ 195 bpm,而平均數範圍為 169 ~ 180 bpm (峰值心跳率的85%~90%)。根據這些特點,對於團隊運動員及籃球選手來說,反覆高強度動作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體能元素。然而,有必須對於團體來進行具體的評估。
文獻來源:Conditioning for Basketbal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