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做碰腳趾式的深蹲,大腿骨無法平行地面,怎麼知道『深蹲』蹲不下去是因為腳踝活動度的問題?有一種名為『單跪姿足背屈測試(如下影片)』,普遍看到的資料是腳掌與牆面的距離至少要4吋(約10公分)才算是『好的』,反之,有改善的空間,也有人說要5吋。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單跪姿,前腳腳掌朝向牆面,大拇趾與牆面的距離為4吋,而您膝蓋往前可以碰觸到牆面,膝蓋不往內夾、腳掌及腳跟不離地。
然而,山姆更喜歡另外一個方式,直接透過工具來評估深蹲動作,這個方式是『腳跟墊高』來進行碰腳趾的深蹲動作,觀察是否腳跟墊高的方式來進行深蹲時,能蹲的『更低』而且動作的『順暢度也改善』了。若是的話,代表腳踝活動度影響您深蹲的深度。
腳跟墊高是什麼目的呢?簡單來說,降低對踝關節背屈角度的需求,在進行動作時,就不需要這麼多背屈角度;深入說明:
腳跟墊高,腳掌與腳踝的結構,從原本中立的位置,變成蹠屈(plantar flexion)位置,背屈肌肉的伸展幅度降低。而這些做對深蹲動作並不是沒有影響,身體質心會往前移,在進行動作時,軀幹會更為直立。而身體更為直立又會有什麼影響呢?身體前傾變少,髖關節屈曲的需要就會減少(髖關節的肌肉刺激↓),膝蓋的屈曲會增加(膝關節的肌肉刺激↑)。
圖片來源:Movement of the Foot
以影片來做為示範,腳跟踩在1或2吋高的木棍上進行碰腳趾的動作,若深蹲的『深度』有改善(例:原本從大腿骨無法平行地面,變成可以平行地面),而且動作的『順暢度』變好了(例:快蹲到底的時候,動作不會卡卡的,受腳踝背屈肌肉伸展的影響降低所致),代表腳踝活動度受限。若踩著木棍蹲,並不會蹲的更低,問題就不在腳踝活動度上。
附帶一提,關於這個方式,即使腳踝活動度原本就很好的人(例:單跪姿足背屈測試是4吋)踩在墊高的木棍或槓片上,深蹲的深度可能一樣能變更低。重點是,若不踩木棍進行深蹲,大腿骨就足低於膝蓋或者說是大腿後側能貼到小腿肚,腳踝活動度已經足夠,除非您要進行的動作真得需要再『更多』的腳踝動度,否則腳踝活動度已經不是問題了。
一般若深蹲時,大腿骨無法平行地面而且動作卡卡的,或者是大腿骨無法低於膝蓋,我們就可以利用『腳跟墊高』的方式來快速的評估。
◆ 延伸閱讀:改善腳踝活動度的三步驟
以上整理完畢,更多的問題集可以持續追綜『人體基礎動作深蹲動作學習』文章集。
近期課程可以直接在『近期課程整理頁面』了解,不用再來信詢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