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會有人問到要不要「出國唸書」、「出國考證照」等?
當然,若經濟、時間許可,或許可以計劃,但重點還是在於【動機】是什麼?因為同儕一窩蜂到國外(尤其是中國大陸)考照,深怕自己輸在起跑點,所以也要跟著去?或者,覺得到了國外的競爭環境下,就可以強迫自己學習嗎?或者,取得麗的文憑/證照,回國就業就顯得容易?
分享《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書上提到的「別亂鼓勵大膽走出去」:
鼓勵「大膽走出去」還會造成一種不幸副作用,這句話的假設是有走出去強過沒出去,這會給國外回來的年輕人一種優越意識,以為喝過洋墨水,想當然爾較有國際觀。
其實,因為資訊科技進步,海外居住經驗已不見得帶來國際觀了。…
其實,出國收穫多寡,最重要因素往往是學習動機。出國若只為一張文憑,收穫就是一張文憑。若只是為了償清學貸,收穫就是學貸償清。賈柏斯十九歲的印度行讓他學會直觀,養成迥異於其他科技人的思考方式,前提是他本就是為了心靈追求而去印度。
山姆覺得出不出國,見人見智,每個人各有自己的「盤算」,不管是增加回國的競爭力或者優越感,重點還是在於「學習動機」,若真心想學,在這網路的時代,只要有心,沒有什麼資訊是「查不到、問不到」的,而且當您對於一個主題很感興趣時,應該在「當下」就徹底深入了解它,而不是似懂非懂讀過就算了。這種現象最常出現於教科書或考試,為了考試或考證照,硬背、不求甚解,考完試就忘了。
大家都是過來人,一定會了解這個所謂的「低水平勤勞」,但即使如何,還是不少人迷信「考照」這件事,這可以參考「需要才實學,而非文憑,從做中學」。
非常認同吳寶春師父說過的一段話,大意是:「現在網路發達,而且國外書籍也容易取得,只要有心,你從網路上查到或從書上讀到的,其實跟您在當地體驗的相差不遠。當然若經濟許可,出國學習是一個選項。」
最後,很多好的原文書慢慢都被翻譯成中文,而且未來會愈來愈多,而且愈快(因為很多出版社都已經要投入到翻譯運動訓練書籍的市場了),然而,書真得不在於看得多,而是我們有多熟多精,不管是熟悉一套工具、一套系統,除了看書外,穿起運動服才實際去操練,或許更能累積經驗及自信。
不要擔心別人擁有什麼證照,只要專注於自己真得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