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訓練」意思是說,選擇的肌力訓練方式,其效果可以有效的牽移到運動表現。因此為了提升運動場上的表現,就直接以場上動作模式來進行負重訓練,比方說,揮重棒、丟重球、用重球投籃、腳踝套鉛塊跑步等,這是最有效的功能性訓練,對嗎?
事實上,直接在運動模式下加負荷是會【干擾】現有的技術。比方說,棒球員嘗試使用重棒來訓練揮棒速度,主要的問題是「重棒」給予的負重方向是「向下(地心引力)」的,為了要維持原有的揮棒軌跡,迫使你在進行揮棒時,身體必須【額外】產生一個向上的力量來抵抗。事實上,這會干擾原有正確的揮棒技術。此外,當使用重棒時,揮棒速度就會變慢,當不斷進行練習時,身體就會適應這個揮棒速度,干擾你原有的揮棒速度。
功能性訓練,基本上是選擇【跟運動模式相同的肌肉群、收縮方式及神經肌肉激活模式】,而不是複製運動中的動作。以棒球員的揮棒為例,揮棒的「旋轉爆發力」是來自於【三關節伸展(腳踝、膝蓋及髖關節)】,由下肢產生出力量經過核心傳遞到上肢。因此,比較好的訓練安排,建議是如此:
階段一:進行重量訓練,壓重量。如深蹲、RDL。
階段二:進行三關節爆發的訓練。如瞬發上博(Power Clean)。
階段三:轉體爆發力,導引爆發力的方向。如藥球丟擲。
階段四:轉換至實際專項的訓練。
最後,提供一個基礎觀念:
速度的基礎是爆發力,
爆發力的基礎是最大肌力,
最大肌力的基礎是肌肉質量,
肌肉質量的基礎是肌耐力,
要訓練肌耐力才有能力增進肌肉質量,
要足夠的肌肉質量才能練最大肌力,
有了最大肌力才能轉換爆發力,
有了爆發力才能訓練速度。
分享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