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山姆伯伯工作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99

地面主導的動作訓練(能站就不要坐)

$
0
0

有的人說坐姿機器的訓練有什麼不好,對於一般健康民眾可能不壞,但對於大部份以腳推地來發力的運動員來說,這並不符合他們運動的發力模式,而這訓練的效果能轉移到運動專項可能極為有限。有一本「The Path to Athletic Power」書中裡面有談到"地面為主導的動作(Ground-Based Actions)",做個整理及分享。

首先,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解釋:「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地面反作用力係所有身體支節對地面接觸時,地面對身體所產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反作用力。地面反作用力通常可以用測力台來測量,可測量出地面反作用力在前後、左右、上下等三個方向的分力。」書中談到:

大部份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對地面產生作用力,而地面產生一個推力(反作用力)讓運動員可以推進。因此,運動員在進行肌力訓練時讓他們的直接觸及地面,像是深蹲、懸垂式上博、挺舉等。運動員能對地面產生愈多的力量,他們就能跑的愈快,運動技術就能更有效率。坐姿的訓練器材是對於健康人士有好處,但對於需要利用腳推地來發力的運動員來說,這樣的訓練效果極少能轉換到運動項目中。因此,許多運動器材商開發了沒有坐椅的機器讓運動員進行訓練。

身體穩定關節動作的能力有助於多關節動作適當的神經肌肉協調,而這個能力在大部份的運動中都需要。棒球丟擲的初始動作中,髖關節及下肢肌肉的收縮向地面產生力量,地面產生一個反作用力,將力量經過下肢、軀幹、核心、傳遞到上肢、手臂、手腕,最後出手。這看似從上肢發力的投球動作,實際上真正的力量來源是從地面而起的,藉由肌肉收縮、關節穩定,讓力量傳遞到上肢。

而固定移動軌道的機器在訓練上可能對健康民眾有好處,但對於提升運動員表現的幫助有限,畢竟,運動動作的軌跡不是固定的,固定軌跡的訓練機器缺乏刺激人體的反射回饋功能。而什麼「反射回饋」呢?在怪獸訓練系列講座(四)~功能性訓練~的講義中有提到:

所謂的反射回饋 指的是人體的動作產生並不是像單行道一般,由大腦透過運動神經對肌肉發出單向的命令,而是在執行動作的同時,有無數的感覺神經回傳,這些感覺神經回傳到大腦或脊椎,幾乎以同步進行的方式微調運動神經的輸入,因此,一個人體在自然界裡的運動方式,是一邊執行動作一邊接受回饋,一邊接受回饋一邊修正動作,舉例來說,當我們有意識地舉起重物時,身體其實會在無意識的狀況下不斷修正姿勢,以配合舉起重物這個動作。這種反應回饋的方式讓人體可以在自然界裡不加思索地執行複雜動作,如果人體的每一個動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由意識來控制,則難以想像人需要多少時間與心力才可以理清思緒、產生動作。

山姆認為,不管是追求運動表現的運動員或是追求健康的民眾,自由重量會(槓鈴、啞鈴、壺鈴等)是較好的選擇,畢竟我們的動作都是非固定軌跡的,都是透過肌肉、關節來進行活動與穩定。而什麼是自由重量,上網搜尋「自由重量」或是「Free Weight」就能查得到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9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