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鈴基礎動作教學尚未開課,然而在之前的課程中,有時候還是會提到槓鈴操作的眉角,其中最常提的就是硬舉,其實這在《硬舉時,肩膀的姿勢:折斷槓》文章中的影片有提到,對於動作學習的效率來說,還是回歸到指導語或是指示語,外部提示語更有助於動作學習。
在講座中會提到一個現象:「教練喜好使用《肌肉名稱》來呈現自己的專業,但民眾到底有沒有懂呢?」比方說:
這個動作是練哪條肌肉。
某某肌肉應該要能感受到用力。
臀大肌用力收緊。
闊背肌收緊。
胸大肌用力。
肩胛骨往後縮。
股四頭頭用力。
骨盆底肌用力。
上述都是所謂《內在指導語》,而聽者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身體察覺能力及對肌肉的認識,對於聽者才有辦法理解您說的內容。因為除非客人有在研究肌肉解剖學,否者有多少民眾知道闊背肌在哪裡?骨盆底肌在哪裡?而另外一個問題是,知道位置之後,怎麼用力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或許也可以說是機械式訓練方式下的產物,因為機械式訓練器材提供高度的穩定性,也就是操作者自己不用穩,只要固定在機械式的姿勢下用力即可,所以會聽到,xxx 肌肉用力,而這確實帶來較高的肌電反應。
但在自由重量(啞鈴、槓鈴等)的訓練時,身體需要高度穩定及控制性,訓練的是《動作動作,而不是單一肌肉》,著重的是整體的力量輸出,以「動作」或「意境」來作為指導語是比較恰當,即為《外在指導語》。比方說:
內在提示語:臀大肌用力收緊。
外在提示語:想像屁股滴到冰水瞬間縮了起來。內在提示語:闊背肌收縮。
外在提示語:想像把槓折斷(肘窩朝前)。內在提示語:胸推時,胸大肌用力。
外在提示語:把槓鈴往天花板推。內在提示語:骨盆底肌用力。
外在提示語:放顆扁長型的小西瓜在大腿之間,想像雙腳要把西瓜壓破。內在提示語:跳躍時,三關節快速進行伸展。
外在提示語:跳躍時,想像要去摸天花板。內在提示語:硬舉時,往上拉時挺胸。
外在提示語:硬舉時,往上拉時,把衣服上的 logo 秀給教練看。內在提示語:深蹲時,雙腳用下往地上推。
外在提示語:深蹲時,用力把背上的槓往天花板推。內在提示語:深蹲時,臀部用力。
外在提示語:深蹲時,想像腳是一根螺絲,把腳旋進去地面。內在提示語:壺鈴擺盪,送髖。
外在提示語:壺鈴擺盪,讓壺鈴飄起來;或讓壺鈴往上飛。
適當的提示語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而且確實會改善動作學習的效率及發力的速度。我想,真正的專業人員是以民眾能《聽得懂》的內容來作咨詢及教學,讓民眾能節省學習時間、減少挫折並從中獲得自信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