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講座中都曾被問到或提到「在進行髖關節鉸鏈動作時,頸部與脊椎要呈一直線,包括深蹲、硬舉、壺鈴擺盪等。」這個議題已經談了非常久,也不少教練都支持這種做法,代表人物包括暢銷著作《Starting Strength: Basic Barbell Training》的作者Mark、《靈活如豹》作者 Kelly、物理治療師同時為體能教練(NBA前76人體能教練、也帶過加拿大男籃的總體能教練等)Charlie Weingroff 也是提倡收下巴(參考:你可能從未聽過的3個硬舉提示、硬舉時,收下巴還是頸部往後?)。
測試其實很簡單,您可以試試呈現運動員姿勢,然後去測試以下二種模式:
一:頸椎與脊椎共線(收下巴)
二:頸椎與脊椎斷線(抬頭)
頸椎與脊椎不呈一直線,全身力量的連貫或能量傳遞就會比較差,對於《身體會有接觸或碰觸型》的運動項目來說,這很重要。以美式足球來說,當選手預期要被撞擊時,選手是不會把下巴抬起來的,普遍是收下巴甚至是帶點含胸來迎接撞擊。若是把下巴抬起來,這個脆弱的環節就很容易受傷。而為了讓運動員從「有意識」的收下巴到「無意識」的收下巴,平常時就應該這樣進行訓練,不管是肌力訓練或專項訓練。
籃球運動也是如此,當您在「卡位」或「檔人」時,要卡的穩或者被人撞時要避浼受傷,也會努力全身繃緊(如收下巴),不會下巴抬起來的。拳擊、綜合格鬥、柔術等運動,其實概念都一樣。
靈活如豹凱利書上的一句話:「將戰鬥的姿勢應用於日常。」可以解釋成,您希望平常身體怎麼無意識的做出反應,在訓練時就應該如此,從『有意識』地練成『無意識』,想都不想就會做出自然反應。(延伸閱讀:看不到的領域)
要實證動力鍊的觀念一點都不難,就如同RPR課程中提到,不管您肌肉再怎麼有力,沒被喚醒,或者結構開掉(肋骨浮起、骨盆前傾等),當肌肉被關掉時,肌肉再怎麼有力或壯其實都派不上用場的。真得希望大家是藉由肌力訓練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或場上的運動表現。
▼近期課程,可以至以下網址了解:
http://www.unclesam.cc/blog/le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