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山姆伯伯工作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99

WOTD業餘綜合格鬥賽事-林駿楓解題分享

$
0
0

akirf_cover

山姆認識林駿楓(楓哥)超過十年以上,我很敬佩他,他樂於參加比賽,有著「不怕輸」的態度,難能可貴,然而,比賽有輸有贏,要驗收的是解題的方法有沒有效,這需要彼此信任及團隊的資源,才有辦法有效的去發展解題的技巧與經驗。

這一場WOTD的對手是柔術黑帶高手,戰術的設計中,楓哥的計劃是要練「抗摔」,但沒辦法找到同等級的夥伴來對練,怎麼辦?不管是肌力訓練或專項訓練,「強度」是首要考量的,我給他的建議是找比對手「」跟「」的訓練夥伴來練,剛好他所屬的道館有好手們可以陪練。

訓練盡可能要「高於」比賽的強度,讓生理及心理去適應同時進步,不管是專項訓練或體能訓練,在訓練時的確會很痛苦及挫折,但當你設定目標及方法,明確去執行,並藉由練習及比賽在驗證及驗收成果,才會逐漸累積實力及信心;換句話說,若選擇的對手不夠強,選手也不容易發展實戰的解題能力。

我們使用「間歇訓練」來訓練抗摔,運休比是「1:2~3」,而常見的問題就是「運動休息比」太短,像是運動時間拉太長或休息時間太短,導致強度不足,最終適應的不是強度而是「疲勞」,常見的像是「運動30秒:休息30秒」、「運動60秒:休息60秒」,運休比為「1:1」。

以訓練「強度」為目標的話,運休比「1:1」明顯太短。運動員雖有辦法靠意力撐完,但隨著回合數的增加,強度明顯下降、訓練品質也不佳,但最終的「疲勞」會讓人誤以為練對了。謹記一點「怎麼練,身體就怎麼適應」,強度及感覺抓到了,應該就要「見好就收」,或者一直無法抓到感覺,要設定一個「停損點」或者換個方式。

抗摔」的部分為什麼不在肌力訓練進行呢?缺乏效率,這還是回歸到專項訓練。肌力訓練主要在於發展身體素質減少運動傷害。我們透過肌力訓練來發展專項所需要的力量及爆發力,然後透過專項訓練來進行有效率的「轉換」:

想要衝的快,就要練衝。
想要跳的高,就要練跳。
想要出拳準,就要練拳。
想要抗摔,就去練抗摔

舉個例子,揮拳、揮拍型的運動,練伏地挺身有什麼用?揮拳是站姿,但伏地挺身是「俯臥姿」,這姿勢不一樣,為什麼要這樣練?因為他們都屬於「上肢水平推」的動作類別,藉由肌力訓練來發展相關肌群的力量,讓您在揮拳、揮拍式有更多力量的輸出,而這力量的輸出是需要「專項訓練」,無法只靠肌力訓練。

push_ups圖片來源:Functional Training Anatomy(預計明年有翻譯本)

而肌力訓練的另外一個環境就是預防受傷,透過肌力訓練來發展肌腱韌帶強度、骨質密度等,降低接觸式的受傷,這對接觸式運動是滿重要的一環。

分享大致上是這樣,也可以前往「全民楓格鬥」選手的臉書了解更多的分享。

以上分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99

Trending Articles